当我们端起饭碗时,不要忘记他

  5月22日13时07分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,享年91岁。

  “小满刚过,他看着我们吃饱了,却默默走了……”消息甫出,网友哀伤不已,以不同方式表达敬意。当我们端起饭碗时,别忘记袁隆平。

  袁隆平带领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,一次次提高超级稻亩产量,不仅造富了中国人民,还造富了世界人民。袁隆平曾获2004年度“世界粮食奖”,理由是,他培育稻种的方法推广到亚、非、美洲,为数千万人提供食物,被称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。袁隆平“为人类发展在食物的品质、数量、有效性方面作出杰出贡献”,这一点举世公认。

  袁隆平身上有无数个闪光点,比如淡泊名利,不慕繁华;比如爱岗敬业,脚踏实地。但最让人钦佩的,也许是他心怀苍生的精神。袁隆平之所以投身杂交水稻研究,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亲历过贫瘠年代,“大家吃不饱饭,我亲眼见过。”

  袁隆平说过,无论时代如何发展、环境如何变幻,作为中国知识分子,都要始终跟党走,始终对祖国、对人民充满深深的爱,这也是我们科研创新的动力源泉。朴实无华的言辞,充满了启迪人心的力量。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,不可能取得像袁隆平那样大的成就,但可以像他那样“对祖国、人民充满深深的爱”,像他那样将奋斗方向与国家需要、人民需要结合起来。

  袁隆平说过,“现代农业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识青年”,他还寄语年轻人:“应该为了理想而奋斗,而不是为了钱而奋斗。当你真正有了成绩、有了贡献,钱总会有的。”这不是空洞的道德说教,而是一位老者的谆谆教导,是一位科学家的人生经验,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体会。与伟大的祖国同频共振,奉献青春和力量,这是年轻人的责任。

  众所周知,袁隆平有两个梦想,一个是禾下乘凉梦,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。如果这两个梦想都实现了,他仍然会有新的梦想。正如袁隆平以诗自许:“山外青山楼外楼,自然探秘永无休;成功易使人陶醉,莫把百尺当尽头。”

  生命有涯,精神永存。袁隆平获得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,颁奖词是这样写的:“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。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,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;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,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,淡泊名利,一介农夫,播撒智慧,收获富足。他毕生的梦想,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。喜看稻菽千重浪,最是风流袁隆平。”

  吃起米饭时,我们要记得袁隆平;喜看稻菽千重浪时,也要记得袁隆平;当我们看到禾下乘凉梦、杂交水稻覆盖全球变为现实时,更要记得袁隆平。

  “他进入了一个梦乡,那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,穗粒比花生还大。风轻轻吹过,他戴着草帽,就坐在稻穗下乘凉。”这是网友写给袁隆平的话,字里行间都是深情。袁老,一路走好,我们永远记得您!